推出機構的復位與預復位機構


推出機構的復位動作常用復位桿來完成。
1.復位桿復位動作過程
復位桿復位動作過程如圖11.22所示。合模狀態(tài)時復位桿端面與動定模分型面平齊。開模后,當動模、鑄件、推出機構一起移動到一定距離時,壓鑄機頂桿接觸推板,推出機構與鑄件一起被頂住。動模繼續(xù)移動從鑄件中抽出,此時復位桿高出動模分型面。合模時,推出機構隨動模一起向定模靠攏,復位桿先與定模分型面接觸使推出機構停止運動,而動模繼續(xù)合模,待動定模合攏時推出機構也就恢復到初始位置。
2.限位元件
限位元件是使推出機構復位后能處于準確可靠位置的零件。常用的限位元件有如圖11.23所示幾種形式。其中(a)用L型模腳限位,限位精度不高,用于不用通用動模座板的小型模具。圖(b)限位調整較靈活,但限位精度也不高,用于小型模具。圖(c)中推板導柱兼對支承板起支承作用,限位擋圈限位精度較高,用于中型模具。大中型模具用圖(d)所示限位釘(又稱擋釘),限位精度高,剛度高。
3.復位桿復位設計要點
(1) 復位元件及限位元件的位置通常在型腔、抽芯機構、推出機構設計確定后,選擇合理空間位置設置4根或2根復位桿和4個限位釘。應對稱布置,使推板受力均衡。
(2) 限位元件盡可能布置在壓鑄件投影面積范圍內,以改善推板受力狀況。
(3) 采用推桿或推管推出機構時,應設復位桿。設計中也可用復位桿兼作推桿推出壓鑄件。
(4) 在推件板推出機構和斜滑塊推出機構中,推件板和斜滑塊本身具有使推出機構復位的功能,可不另設復位機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預復位機構是合模前或合模過程中,在動、定模閉合前,將推出元件準確地送回到原來的起始位置的一種裝置。預復位通常在下列兩種情況下采用:推出元件推出壓鑄件后所處的位置影響到嵌件或活動鑲件(型芯)的安放;推出元件與活動型芯的運動路線相交,插芯動作受到干擾。
1.機動推出機構的預復位
由10.3.3節(jié)可知,當推出元件設置在活動型芯的投影面積以內時,就有可能使推出元件與活動型芯兩者動作發(fā)生干擾。因此,推出元件需預先復位。通常采用擺板式、三角滑塊式等預復位機構。
如圖11.24所示為擺板式預復位機構。機構中的預復位桿安裝在定模上,合模時,在斜導柱驅動滑塊動作之前,預復位桿推動擺板繞軸旋轉,擺板推動推板復位。擺板式預復位是在合模過程中進行的,用于推出距離較大的預復位。
如圖11.25所示的三角滑塊式預復位機構與擺板式預復位機構相似,只是擺板換成了可在推板上滑動的三角塊。合模時,預復位桿推動三角塊,因受動模上斜面制約,三角塊在推板上滑動的同時推動推板復位。這種機構用于推出距離小的預復位。
2.液壓推出器推出機構的預復位
這種推出機構的預復位可由液壓推出器來完成。預復位可在合模前完成。
3.手動推出機構的預復位
由齒輪齒條傳動的手動推出機構的預復位只要改變操作程序即可。這類預復位是在合模前完成的
“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本網站發(fā)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,可以聯(lián)系本站!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!